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又称对标管理、基准管理、参照管理。它是一个持续不断地通过寻找、研究和利用一流企业的最佳实践,从而使自己的组织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绩效的过程。通俗地讲,标杆就是榜样,这些榜样在业务流程、运营管理、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后进者瞄准和赶超的目标。《旧唐书·魏征传》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企业进行标杆学习,就是为企业树立一面镜子,明得失,找差距,而后得进步。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开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随着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和互联经济的高速发展,标杆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持续改善及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管理方法。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学习法,如施乐、福特、IBM、三星等全球行业领袖。2001年,中国海洋石油公司选取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对标,揭开了我国企业选取国际企业进行全方位对标的序幕。随后,宝钢、海尔、李宁、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通过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取得巨大成功。
标杆管理收益
那些通过标杆学习取得系统突破的企业,其投资回报率都在普通公司的五倍以上。研究表明,标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节省30%-40%的开支,或者产生5倍以上的投资收益,这种绩效改善是通过8大机理实现的:
标杆学习步骤
采用“ See(看见) → Feel(感受) → Change(变革)”变革模型,以标杆学习与行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带着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参加学习,学习后将成果落实在行动中。
· 目睹 在变革流程的某一阶段,人们发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很多员工都过于自满,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制定一份理智的战略,而且很多人甚至在战略实现之前就开始放弃。他们因此就制造了一些富有戏剧性并且引人注意的情景,从而帮助人们看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感受 看到问题之后,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情绪。紧迫感、乐观或信任等情绪开始增强。愤怒、自满、怀疑或恐惧等心理开始下降。
· 变革 新情绪的出现开始改变原有的行为——或者强化新的行为规范。人们工作时的自满心理开始减少。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将一个目标变为现实。在完成工作之前他们绝不会放弃,即使这个道路看起来非常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