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专题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时间:2024-05-31 来源:大安全管理

5月28日,2024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专题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会议介绍了《中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发展白皮书(2023)》、中国企业联合会团体标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从业机构和人员能力评价规范(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等研究成果,并公布了《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服务案例》。

构建新格局

“此次会议主要研讨如何以保险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加快建立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这将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投保企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第三方组织等有关各方深化合作、发挥合力,使各方在构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委员、副理事长刘鹏指出。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王玉祥强调,近年来,保险业非常重视安责险制度的落实。根据调研,2021-2023年,保险业通过安责险为448.65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起到了经济补偿作用。2021年以来,安责险年均赔款增速是130.86%,在整个保险业中增速最快。保险业通过不断提高赔付水平,有效缓解发生事故企业的经济压力,保障事故受害者合法权益,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愈加凸显。

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耀党表示,随着2021年9月1日新版《安全生产法》正式生效,安责险制度进入法定强制实施新阶段。建立和实施安责险制度,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是一项重要政策和法治措施,目的就是要以保险为纽带,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建立社会化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为我国安全服务相关行业和机构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建立新标准

安责险的重中之重在于事故预防。事故预防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保险机构、投保企业和事故预防服务机构的共同目标。

然而,目前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从业机构和人员队伍参差不齐,有些专业能力水平无法满足需求。《征求意见稿》应运而生。

据悉,《征求意见稿》适用于对安责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从业机构和人员能力的评价与培育培养,可以为保险机构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开展事故预防服务管理,以及为安责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从业机构选择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事故预防服务等提供参考依据。

《征求意见稿》将机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包括核心能力、服务经验、评价反馈,二级指标包括资质实力、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质量管理机制、工具技术资源支撑等。对各指标赋予相应分值,满分100分。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审阅申报材料、问询答辩、数据分析比对、现场勘察等方式,按照机构能力评分方法进行量化赋分。

若得分高于60分(含),表示机构具备从事申报领域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工作的一定能力水平,赋予评价等级。评价等级根据得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级、B级、C级。若评价得分低于60分(不含),不赋予评价等级,用NR进行标识。

人员能力方面注重考察人员开展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必备的法律法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级:一级指标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二级指标包括法律法规、管理知识、技术基础、专业知识、实务操作。对各指标赋予相应分值,满分100分。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评价方式为现场考试。

若评价得分高于60分(含),表示人员具备从事申报领域事故预防技术服务工作的一定能力水平,赋予评价等级。评价等级根据得分从高到低划分为高级、中级、初级,高等级涵盖低等级的工作要求。若评价得分低于60分(不含),不赋予评价等级,用NR进行标识。

重在事故预防

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保财险机构业务部副总经理沈宁介绍,人保财险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服务,尽最大努力防范化解承保企业的重大安全风险。为做好事故预防服务,人保财险联合相关部门或研究机构,制定了全行业首个安责险风险评估标准,引入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画像大数据,融合生产、气象和理赔数据,建立了企业风险评估模型;运用物联网、卫星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万象云”平台、“安全工厂”平台,为各类风险提供风险减量管理服务;与1000余家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整合超8000人的服务专家资源,为投保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各项事故预防服务。2023年,人保财险为安责险客户开展事故预防服务超70万次,协助客户排查风险隐患30余万条。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文天军表示,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引入更多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