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入“化”出神?

时间:2025-03-07 来源:原创观点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企业如何开展文化重塑或升级的“文”的工作。然而,实践中企业常常面临“只文不化,越文越差”的困境。因此,“文化文化,先文后化;重点在文,关键在化”。一方面,在“文”中要预设好“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化”的实践与内化,将“文”的理念真正落地。

“化”:实现文化之“神”

企业文化从“文”到“化”,是一场从“有形符号”到“无形浸润”,从“规则约束”到“价值共鸣”,从构建文化之“形”到实现文化之“神”的深度互动。

古语有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组织中形成的思想,传承发展下去靠的就是“化”。可以说,“化”是实现文化之“神”的关键。企业文化建设从“入化”到“出神”,需要经历从理念渗透到行为自觉,从制度约束到精神共鸣的蜕变过程。唯有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全方位推进文化建设,文化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的“化”需要内外统一


文化是企业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世界上最先进、最新质的生产线和生产大脑。

“入化”是指文化的内化,让员工自然而然地遵循企业文化;“出神”是文化的外显,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文化对外是形象,对内是力量。外部形象的共识源自内部力量的共振,内部力量的凝聚得益于外部形象的认同。因此,企业文化的"化"需要做到内外统一。

1.png

二、企业文化的“化”需要载体支撑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不能急于求成。伴随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认同期-适应期-强化期”的阶段推进,“化”需要经历知易信难、信易行难、行易恒难的能力进阶。在认同期要注重“思想发动”,适应期要做到“贯彻实施”,在强化期实现“固化形成”,唯有经过这三个阶段的淬炼与考验,员工才能自觉践行文化理念,文化也才能真正“入化”。

在企业文化逐渐“入化”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充实、丰富企业文化的实施策略和措施,通过不断更新、完善来确保文化能够持续引导员工行动。

企业在将文化深入员工的具体实践中,可围绕以下方向持续发力:

1.领导层行为示范及参与文化建设;

2.将文化理念融入制度建设、日常工作流程及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践行;

3.通过文化工作坊、头脑风暴、文化主题活动等形式,激励员工参与,增强文化认同;

4.做到持续沟通与反馈,保持顺畅的双向沟通来消弭矛盾,助力真正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出神之境:文化成为“集体潜意识


当“文”的符号系统成为集体潜意识的共同语言,当“化”的渗透过程变成无意识的行为选择,企业文化便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也说明已真正“入化”。


我.png

当员工无需背诵手册即能做出符合文化的行动,当竞争对手无法复制企业的独特气质,当社会公众通过产品即能感知文化精神——此时企业文化已达“入化出神”之境。

可能有读者会感受到,走在街上,遇到一个人,无须过多交流,从其表现的精神气质、行为举止,就能够基本判断出此人来自某优秀企业——这就是文化成为“集体潜意识”的一种突出表现。

把文化锻造为组织的“第二本能”,使之成为比战略更持久的生命力源泉,这将成为更多追求卓越的企业的共同追求。

注:本文核心内容来自“国研趋势半月谈”第15期《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专题知识分享,企业文化研究模型由国研趋势副总经理、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张洪兴老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