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念好“文”字诀?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创业和经营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企业未来战略实现所必须的价值导向。所以,伴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以文化力量助力企业跨越周期,企业根本问题的解决靠“文”,靠“化”,靠的是文化的力量。
正如埃里克·弗拉姆豪茨《成长之痛》中所言“如果组织想随着他的成长不断的成功,则必须在成长的每个阶段对文化进行管理,才能使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支持其正在发生的改变。”因此,伴随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文化需要进行适时开展重塑或者升级。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的价值通过“文”在纸上,“化”到心里来呈现及体现。组织的“文”就是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念、形象表现和做事方式。从“文”的角度,企业文化要解决一家人、一条心的问题。
在企业开展企业文化重塑或升级的工作中,“文”的工作主要包括理清企业文化的体系,构建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形象体系和行为体系等,最终在“文”的层面达到“领导精通,员工熟悉,客户知晓”的目标。
一、企业文化的体系构成 1. 企业文化的结构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复合体。如上图所示,企业文化的体系是从核心层到表层,逐渐辐射延展,形成从精神、制度、行为到物质的完备体系。 2.企业文化的识别体系 从文的角度,就是要解决企业的MI、BI、VI的系统构建问题。MI是理念识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代表企业的心;BI是行为识别,是企业行为文化,代表企业的手;VI是视觉识别,是企业物质文化,代表企业的脸。如上图所示,MI是核,BI和VI在外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们两个紧紧围绕理念之核旋转。 二、企业文化的理念和形象体系构建方法论 1.企业使命 有一句话讲,“我们总想伸手摘星,即便一无所获,也不至于满手污泥”。使命就像恒星一样,你可以永远去追寻,但却永远无法实现。 在《基业长青》中关于使命有这样一段描述:使命是一个企业超越利润之上的追求,是这个公司的灵魂表述。所以,企业使命明确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是员工进取的精神动力。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也说过“使命是企业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企业使命就是企业的第一性原理,它不能被删除、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当一个企业真正被使命所驱动,这个公司将会发生一系列的良性变化,核心竞争力会不断夯实,基业常青才变得有可能。 2.企业愿景(愿景塔) 愿景界定了企业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员工憧憬的美好蓝图。愿景不是“画大饼”,它的价值在于激励企业员工围绕愿景而奋斗,让所有员工觉得“有盼头儿,有奔头儿,有甜头儿”。 3.核心价值观(价值绳) 核心价值观规定了制定制度的原则依据,是衡量行为的基本准则。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独有的DNA,决定着企业的是非标准和成功方法,通过价值观建设可以影响公司的制度制定,影响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选择。紧紧地握住价值观的绳索,才能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的不断攀升。 4.企业精神(精神鼓) 正如,鼓是实现愿景的精神状态,是鼓舞人心的,是要把员工的精气神鼓舞出来的,员工按照企业精神的要求来做事成事。企业精神是企业需要弘扬的群体意识,是实现愿景的精神状态。 5.沟通主题(语言钉) 正如,钉子是尖锐的,是能够刺破东西的。沟通主题是企业理念的精华所在,是广泛传播的核心主张。“一句话,一辈子,一个企业几代人的心声,一个企业常说的一句话”,沟通主题要少,少即是多,用一句话来占领员工及消费者的心智。 6.企业命名(命名钩) 命名是钩,钩住客户的心。一个好的命名,可以节省几倍的广告投入。企业命名是企业响亮独特的称谓,是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有利的起点。 7.企业形象(视觉锤) 企业形象是确定企业的形象化标志,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可视方面的统一标准。我们要把企业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有利于客户记住企业。 每一个要素对企业都有不同的作用,具体来看: 使命立责 —— 责无旁贷; 名称正名 —— 名正言顺; 愿景明志 —— 志存高远; 价值凝心 —— 心心相印; 精神聚气 —— 气宇轩昂; 口号言诺 —— 诺重千钧; 形象塑相 —— 相由心生。 三、企业文化的行为文化体系构建方法论 “行”就是作风,作风决定作为。企业文化的行为体系就是要把群体变成团队,对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成为必然。衡量一家企业文化效力的一个指标就是持续、共同的行为原则体系的有效建立。 企业行为文化包括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两大层级。在上层,宣言、公约、风格构成企业行为文化。行为宣言就是企业共同恪守的誓言,行为公约就是彼此遵守的约定,行为风格就是团队统一的个性。在下层,准则、规范构成员工行为文化。行为准则对企业的高中基层员工都提出相应的基本素质管理要求,行为规范是要建立员工行为执行的标准,包括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两种。 在咨询工作中,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形成有一些行为准则,咨询工作主要是协助客户按照行为文化体系的规划模型,将相应的内容总结提炼出来,体系化呈现出来,有利于传承发展。 注:本文核心内容来自“国研趋势半月谈”第15期《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专题知识分享,企业文化研究模型由国研趋势副总经理、企业文化咨询专家张洪兴老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