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业发生过的“引擎革命”,即将上演于信息化产业

时间:2025-10-22 来源:原创观点

导语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中国软件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节点。然而,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中,依然面临着传统信息系统遗留的诸多问题与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比游戏业与传统信息产业的发展轨迹,揭示一个正在逐步成真的论断:游戏业已经发生的今天,正是信息化产业可见的明天。

当前,我们正目睹一个巨大的产业反差:一边是游戏与动漫产业依托成熟的工业体系高歌猛进,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则是大量传统软件企业在亏损、裁员和项目外包的泥潭中挣扎。这一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根源在于二者工业化程度的巨大差距。

游戏产业通过“游戏引擎”实现了标准化、组件化和生态化的工业化大生产。开发者不再需要重复编写底层代码,而是能基于引擎高效创作,将价值聚焦于创意与内容本身。

反观传统信息产业,停留在“手工作坊”模式,因其低效和高成本已难以为继,也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亟需借鉴游戏业发展经验,完成从”项目制“到”平台化“的工业革命。


一、传统信息系统的八大痼疾


01

决策与使用脱节:选型机制的失灵

在企业内部,软件选型往往由高层或采购部门主导,而实际使用者却缺乏话语权。这种“决策者不用,用者不选”的模式,导致系统上线后与实际业务需求严重脱节,形成"系统外纸质流程+系统内虚假数据"的双重运行怪圈,最终沦为“摆设系统”。

02

功能重复建设:行业生态的浪费

常见的软件,如ERP、MES、PLM等系统虽然在业务领域上有所侧重,但其核心功能模块(如流程管理、进销存管理、项目管理)却重复开发。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组件标准,每家厂商都在“重复编代码”,碎片化的开发模式直接推高了行业整体实施成本,也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03

信息孤岛林立:标准缺失的代价

传统系统多采用“烟囱式”架构,数据库、接口、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系统之间难以互通。这不仅限制了企业数据的流动与整合,也使得系统的生命周期严重依赖于开发团队的稳定性。

04

版本失控:复杂系统的管理困境

当系统规模扩大,版本管理变得异常困难。相比之下,游戏行业通过流程引擎与资源管理机制,实现了海量内容与逻辑的有序调度。传统软件缺乏类似的平台化架构,导致系统难以迭代与维护。

05

业务与代码混淆:沟通成本的激增

业务逻辑被”硬”编码在系统中,导致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之间必须通过“翻译官”产品经理来进行沟通。这不仅拉长了开发周期,也推高了企业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06

瀑布式实施的滞后性

传统的瀑布开发模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尽管敏捷开发逐渐被采纳,但在国企或传统企业中,流程僵化、决策层级复杂,仍使得系统实施举步维艰。

07

局部优化而非全局协同

由于缺乏平台化架构的支持,系统往往只能解决局部问题,难以实现从采购、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价值链协同,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陷入“打补丁”式的碎片化状态。

08

技术老化与系统僵化

许多大型系统仍运行在陈旧的技术架构上,企业因担心风险而不敢轻易升级。软件厂商则通过“神话”其产品地位,迫使企业适应系统,而非系统适应企业。


二、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痛点


01

中小企业动力与能力双缺

尽管政府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但广大中小企业既缺乏清晰的转型路径,也缺乏资金与技术能力。成品软件难以适配其灵活多变的业务,定制开发又成本高昂。

02

成品软件与定制开发的断层

市场上的成熟软件往往面向大型企业,功能复杂、实施周期长。而中小企业需要的则是轻量、灵活、可快速部署的解决方案,这一市场空白尚未被有效填补。

03

“文本到实体”的转换难题

咨询行业输出的多为文本、图表等抽象内容,需要经过人脑解读才能转化为系统功能。如何将业务需求直接转化为可执行的数字化实体,是当前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瓶颈。


三、破局之道:向游戏行业取经

——从”项目制“到”平台化“的工业革命


游戏行业之所以能够实现高效、规模化、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关键在于其构建了以“游戏引擎”为核心的工业化体系。

游戏引擎的本质,是在底层资源与上层应用之间,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可复用的“信息处理中枢”。它统一了渲染、物理、音频、逻辑等模块,让开发者可以聚焦于内容创作,而非底层技术。这正是传统信息产业所缺失的——“业务引擎”。

要解决上述问题,中国软件行业必须从“项目制”向“平台化”转型,构建开放、标准、可复用的组件生态。未来的信息技术,必将走向游戏业的发展路径,拥有丰富的组件库、活跃的开发者生态和高度成熟的用户市场。

具体而言,中国软件行业应借鉴游戏业的发展经验,推动以下变革:

建立低代码/无代码平台:让业务人员也能参与系统构建,降低开发门槛;

推动行业组件标准化:避免重复开发,提升软件复用率;

倡导“平台+生态”模式:鼓励中小厂商基于统一平台开发垂直应用;

推广敏捷文化与数字化思维:打破企业内部的管理壁垒;

发展“文本转实体”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与AI建模,加速需求到系统的转化。

结语:

中国信息化行业正处于传统系统瓦解与数字化重构的十字路口。我们目睹着传统系统的瓦解,也困顿于数字化转型的迷思。游戏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唯有通过平台化重构技术底座、组件化激活产业生态,才能突破“内卷”与“浪费”的恶性循环,实现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中心"的质的飞跃,真正支撑起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游戏业已经完成了这场革命,并因此孕育了万亿市值的市场与丰富的生态。现在,轮到信息化产业了,构建属于中国自己的“信息引擎”,这不再是一个技术选项,而是引领企业穿越数字化迷途、迈向价值创造的必然之路,推动整个行业走向工业化大生产的崭新阶段。

内容来源:国研趋势半月谈第25期,数字化转型专家分享“数智化业务建模平台底层技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