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流程,以简约为美

时间:2024-06-06 来源:组织变革

流程变革的本质是熵减

熵增是物理学的第二定律。熵增过程,是万物自发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

比如,在我们居住的房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品会越来越多,空间会越来越小。直到搬新家那一天,我们才发现很多物品是不需要的,需要断、舍、离。

我们住酒店的时候,通常内心是愉悦的,因为服务员每天会做熵减,房间保持整洁、有序,这就是简约之美。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进入无序、混乱、复杂和低效,如果不通过变革进行熵减,会自然走向衰退和终结。

当企业从单一市场走向多个市场,从单一产品走向多类产品,客户需求的变化、业务复杂度的提升、组织规模的膨胀,都会加剧这种无序和混乱。

流程变革的本质是熵减。华为这么多年的持续变革,也是和熵增进行抗衡,让组织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效走向高效。

华为流程变革的成效是明显的,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提升了组织人效,员工数量增长明显低于业务的增长。

我有时作为观察者,发现企业有限的资源都被众多低效的流程消耗掉了,没有创造业务价值,没有形成经营收益。当我经过企业办公楼里长长的走廊,通常发现每个会议室都是满满的,大家都很忙,加班加点也是常态行为。

但是在忙什么呢?我们是价值创造者,还是麻烦制造者?

有一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手机等产品的ODM(原厂委托设计)和OEM(原厂委托制造)业务,他们的董事长告诉我,公司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一不小心就会亏损。

当时我们分析了该公司的客户定制产品需求管理流程,发现流程成熟度非常低,需求管理很粗放,缺乏规则、模板,变更非常随意。

一个手机定制项目,各类需求变更有时高达60多次,高频率的返工活动,严重浪费公司的研发资源。

有一家汽车企业研发中心的领导告诉我,他们研发流程文件都有几百个了,看上去非常规范,但是产品上市后的表现不佳。我问,这些流程都是朝着商业成功的目标设计的吗?

很多时候,流程等于内耗。

我们曾经辅导一家企业大幅度精简流程,其中,IT资产采购流程的现状让我很震撼,比如,买一批电脑配置给员工,竟然要经过10个子流程,包括预算编制、采购申请、招标委托协议签订、招投标、定标结果报批、采购合同评审、固定资产卡片创建及审核、付款、交付验收、终验,每个子流程都涉及大量的审批,最终的结果只是买回一批电脑,作为工作资源配置给员工。

全流程耗时3个月,除了耽误交付使用,还增加了很多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投入的时间成本。我问那些签字的领导,你们什么时候会不同意呢,那些领导说:没有理由不同意啊,但流程到了我这里,我不签字,流程没法往下走啊。

平常家里买个电脑,上午下单,下午送达,下单和签收,就这么简单的两个活动,几分钟可以完成,但是,到了企业,流程就变得如此臃肿、低效,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占比1%都不到。

其实,有了预算、有了资产配置规则和标准,流程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企业需要从管控型组织,走向服务型组织,关注客户满意、关注经营收益,通过流程变革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聚集高价值流程

企业80%的流程需要做减法,20%的流程需要做加法。这20%的流程中,80%的活动需要做减法,20%的活动需要做加法。

聚焦关键业务流程、聚焦关键业务活动。

企业的流程建设,要围绕产品如何创新和如何盈利、客户如何满意而展开,也就是聚焦产品从需求到上市,从线索到现金,从问题到解决等价值创造流程,其他流程要为关键业务流程,提供支撑和服务。

华为在成长期,通常会将“打粮食”的关键业务行为做到极致。比如,营销三把斧:技术交流会、总部客户接待、产品测试验证,这三个流程投入精兵强将,进行系统性的流程建设。

参与流程优化项目的成员,是流程涉及各部门的业务高手和一线管理人员,因为流程就是对业务最佳实践的提炼和传承。

当时,我负责流程管理部,也安排了几个流程专家进入各个项目组,帮助业务组织一起建设流程。

这些流程,为公司营销打胜仗,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公司每年会对关键流程进行迭代和更新,每升级一个流程版本,代表业务能力又有了提升和固化。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流程的数量也会无序增长。比如,每产生一个问题,就会增加一个流程,也不管这是偶发性的问题,还是规律性的问题;为了处理一些简单的事项,各部门也会制定很多流程;有的部门为了避免担责,又制定出很多免责的流程。

甚至有的企业,流程的数量已经超出员工的数量。大家开始抱怨,流程过于复杂、臃肿,严重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到了2018年3月30日,华为公司生效的流程文件数量高达29092份,包含了作业指导书、检查表、模板等,其中IPD流程文件就有6631份。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开始推行“日落法”。华为创始人提出,不产粮食的流程是冗余流程,要逐步简化。

流程建设要采取“日落法”,流程中每增加一个节点,就要减少两个节点;每增加一个评审点,就要减少两个评审点。要避免流程无序发展,臃肿低效。比如,合同模板场景化,合同在代表处审结,都是精简流程的例子。

还有,将法规内控的要求融入业务活动,也避免了产生多套重复的管理体系。通过流程变革,可以有序实现权力下放,激活组织活力。

在流程化组织中,人人都是服务员
人人都是价值创造者

几乎所有企业关注的焦点是组织而不是流程。组织设计定义了职责和分工,比如,每个部门负责什么,每个岗位负责什么,但相互之间如何协同创造价值呢?

组织架构不会给我们任何答案。

所以,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跨部门协同太难了,于是,就有了刷脸的文化,跨部门协调资源,要靠领导来推动;大量的事项需要会签和报批。

于是,各类繁琐的审批流程就产生了。也就是,大家对流程的认知,就变成了审批流,而不是业务流。

我们不是用流程来解放领导,而是用流程来绑架领导,让领导成为流程的奴隶。

只有分工,没有协同,流程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理想的流程,要做到端到端设计,也就是从客户需求获取到需求实现。客户是广义的,包括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

我们要沿着流程分配责任、资源和权力,凡是和流程没有关系的,都是冗余组织,都要消除掉。这也是流程化组织建设的核心思想。

流程化组织是去中心化的,班长指挥战争,而不是领导指挥战争。班长就是全流程的主导角色,引导和监督各个流程角色,朝着全流程的目标,进行分工和协同,发挥各角色独一无二的价值贡献。比如,在产品开发场景中,项目组负责人(PDT经理),就是对全流程结果负责的班长。

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到了业务流程中,都是服务员,都是价值贡献者,都是角色资源,都要听从班长指挥。

我们要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次优,所以要给班长指挥权、资源调配权和绩效评价权、利益分配权。

基于流程角色组建的跨部门团队,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体。无论是研发、营销、供应链、服务等,这些领域的各个流程场景,都需要明确组织岗位和流程角色的适配,确保流程有效执行。

对于简单的业务场景,要精简流程,甚至发挥员工单兵作战的能力,中、后台可以给一线提供赋能和支持。

企业要通过流程建设,实现责任下移、前移,解放领导者和管理者,才有机会发展新业务、拓展新市场。

流程是企业规模化的必然产物,胜在流程,败也在流程,这一切,取决于整个组织对流程的认知水平,管理干部的变革责任意识以及变革的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杰成合力科技创始人、前华为首任流程总监,被誉为“流程管理的布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