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十五五”的服务业大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时间:2025-09-28 来源:趋势洞察

“十四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大企业紧扣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十五五”时期,服务业发展将进入到结构优化、提质增效、能级提升的关键阶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创新高地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服务业大企业要勇担使命,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着力解决人才结构失衡、标准品牌缺位、数字化转型落地难等难题;积极建立“中国服务”标准,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发挥整合协同优势,带动中小企业价值共创;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扩大消费性服务业,推动新兴服务业有质量的增长,传统服务业有效益的转型,以四轮驱动实现服务业发展量质齐升,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


1.坚持创新赋能,深化业态融合发展


创新是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现代服务业正经历从人力驱动到知识驱动,从传统形态到数智融合、业态融合的深刻转型。作为产业生态的关键引领者,服务业大企业需以创新为第一要务,深化融合发展,在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锻造核心竞争力。


第一,把握产业融合是拓展服务价值空间的关键路径,推动服务从“标准化供给”向“精准化服务”转型。现代服务业大企业要依靠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着眼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突破服务业传统边界,重构服务价值链,释放发展活力。


第二,把握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协同是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的关键举措。服务业大企业要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把握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机遇,寻求增长的新动能。


2.强化标准制度建设,锻造中国服务品牌


品牌卓越是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内在要求,要有意识打响服务品牌,全面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要通过标准确立推动品质提升,把握好服务业发展中“为人服务,为产业服务”的本质要求,增强供给质量。通过制度创新系统性发力,既解决“谁来保障服务品质”的责任落实问题,又通过构建“如何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的长效机制,最终为服务业大企业迈向一流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着眼标准建设,构建一流服务硬底座。完善行业性标杆化服务标准,研发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优质服务标准,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服务业标准制定;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通过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优质服务承诺标识制度、加强服务业质量评价反馈等方式,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着眼制度创新,构建一流服务强保障。通过组织方式和机制优化破解服务质量与责任约束难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预期;探索“合伙人制+职业经理人制”融合模式,在高端咨询、法律会计、医疗健康等知识密集型领域,通过明确合伙人的服务质量终身追责条款、客户评价与收益挂钩机制,从根源上解决服务标准执行不到位、责任追溯模糊等痛点,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业治理制度,针对新兴服务领域(如数字文旅、智能养老)出台适配性管理制度,建立“负面清单+触发式监管”模式,构筑安全底线。


3.着眼全产业链升级,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必须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置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并加以重视。大企业既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主要创造者,也是服务供给的核心组织者,需跳出单点思维,主动向服务赋能者和生态构建者转型。


第一,制造业大企业从自我服务到开放赋能,成为生产性服务的输出源头。做强做大非核心但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如华为的云计算服务、海尔的海智造平台,以及比亚迪将电池检测中心对外开放,为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安全认证服务;带动中小服务商协同创新,提升服务供给精准度,如开放新材料测试、工艺验证等场景资源,通过“需求牵引+联合攻关”模式,构建服务生态联盟。


第二,服务业大企业从单点服务到综合赋能者,成为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变量。深耕垂直领域,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工业软件等高附加值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和场景适配提升服务的不可替代性,比如聚焦医药研发服务的CRO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融合,打造智能服务中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升级;强化生态协同构建,建成一批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提供商,增强综合解决方案供给和集成服务能力。


4.努力扩围提质增效,引领服务消费新生态


服务业领军企业要积极探索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新方式、更高水平上提升消费服务业的供给质量,推动服务消费的高质量扩围,带动整个产业生态提质增效。


第一,要深挖潜力,实现服务消费高质量扩围。领军企业要抓住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黄金窗口期,强化战略安排,坚持长期主义,布局银发经济、托育服务、医疗健康、绿色消费等战略性蓝海产业,挖潜深层次需求,加快构建专业化供给能力。


第二,要聚焦痛点,推动服务消费全方位提质。服务消费中的痛点,表面看是价格贵、体验差、标准乱、维权难,深层原因是存在供给错配、要素碎片化、监管缺位等症结。领军企业要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准、技术和制度为杠杆,实现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根本跃升。


第三,要夯实能力,驱动服务消费深层次增效。领军企业要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以数据驱动和人才支撑为主线,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体系。特别是要夯实人才梯队,设立服务科学家、体验架构师、数字工匠、服务人文师等新职业序列,打通科学家、技能大师、一线服务者的纵向成长通道,通过员工赋能实现体验升级;与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核心赛道与职业院校共建学院或人才基地,开发阶梯式培训体系;面向全球招募首席创意官、首席可持续官等高端人才,营造“热带雨林式”的服务创新生态。


作者单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本文将刊发于《企业管理》杂志2025年第10期